一說起濕疹,大多數(shù)人第一感覺是因為濕,體內(nèi)濕熱太重或脾虛濕重,總之和濕氣脫不開關(guān)系。其實不然,就像秋天的濕疹,是因為身體太干。這不,最近秋燥明顯起來,有些人已經(jīng)開始皮膚瘙癢,而我的朋友黃姐已經(jīng)被濕疹折磨好幾天了,打電話來求救。
黃姐說她手臂、后背、小腿起了紅疹,而且感覺皮膚又干又癢,非要抓破了才解恨,晚上比白天更嚴重,說她自己在藥店買了一些濕疹膏,但只能緩解一會兒,沒過多久又搔癢難耐。
聽她這么說,我初步判斷她可能是血虛風燥引起的,就問她最近有沒有熬夜勞累或吃辛辣的東西啊?她說全中!
最近熬夜追《延禧攻略》,白天一有時間就看,晚上也看,每天都看到實在撐不住了才睡覺,白天會感覺疲勞,頭暈,所以想著要補補,就去美美的吃了頓海鮮大餐,什么麻辣蝦、香煎海魚、烤生蠔。。。。還有因為肩頸僵硬,就用比較熱的水來沖澡,誰知道第二天濕疹就一發(fā)不可收拾了。
我的天,你這么作,真不怪濕疹!這是典型的干性濕疹,是熬夜耗傷了陰血,用眼過度也傷陰血,血不足則生內(nèi)熱;又加上辛辣煎烤的燥熱之性,加重血虛內(nèi)熱,不能濡養(yǎng)滋潤皮膚;而且用較熱的水沖澡把身上保護性油脂也沖掉了,對干燥的皮膚才來說簡直是火上澆油,所以才會起一片一片紅疹,又干燥又癢。
多事之秋,還是別太作了,特別是平時就氣血不足(容易頭暈、失眠、疲乏、月經(jīng)量少)的人;或陰虛內(nèi)熱的人,還是多養(yǎng)血潤燥吧。
一、滋陰養(yǎng)血潤燥
一、滋陰養(yǎng)
多吃“滋陰養(yǎng)血潤燥”食材,給皮膚加一道防護罩!
菠菜、銀耳、百合、甜杏仁、秋梨、黑木耳、胡蘿卜、蕃茄、茄子、秋葵、海帶、紫菜、蘋果、葡萄、藍莓、桑椹、黑芝麻、海參、雞蛋、海蜇皮等。
二、少吃辛辣溫燥之物
秋天要少吃辛熱刺激食物或溫燥進補食材,辣椒、燒烤、油炸物、羊肉、姜母鴨、十全大補、酒、咖喱、胡椒、咖啡等。
這些調(diào)料食材偏燥熱,助長身體的火氣,而身體的陰血就好比是水分,火越大越容易把身體的陰血津液等滋養(yǎng)濡潤的物質(zhì)燒干,身體更加缺水,無法滋養(yǎng)肌膚,加重皮膚干癢,引發(fā)濕疹。
三、皮膚保濕不可少
洗澡水溫不要太高,感覺溫溫的就可以,也不適合泡溫泉,秋冬不用每次洗澡都用沐浴露,以免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;洗浴后及時涂抹保濕乳液。
四、艾灸防復(fù)發(fā)
很多干性濕疹,不容易好,在常發(fā)的幾個地方反反復(fù)復(fù),比如耳朵、小腿、后背等,皮膚都粗糙肥厚,或成苔蘚樣改變,表面有細薄皮屑,兼有色素沉著或脫失,常伴劇烈瘙癢,可以試試艾灸,艾灸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哦。
【艾灸穴位】足三里,三陰交,血海,大都,郗門。
【艾灸方法】選用艾條灸之雀啄灸。艾條火頭像麻雀啄食一樣,在穴位皮膚上上下移動,使局部產(chǎn)生溫熱感覺,直至皮膚出現(xiàn)紅暈為止。
濕性濕疹,要區(qū)別對待
濕熱型濕疹和脾虛濕疹,都是有水泡,有滲出液的那種,跟干性濕疹很容易辨別,也會瘙癢難耐,但多發(fā)生在夏天,或者跟飲食不當有關(guān),比如進食辛辣過量,或是進食蝦蟹、海產(chǎn)、奶制品等刺激腥臊的食物,加重脾的負擔,不能很好的運化水濕,導(dǎo)致濕熱內(nèi)生或者脾虛濕盛。
濕熱型濕疹一般是急性濕疹,除了濕疹以外,會有小便黃熱,舌苔黃厚、大便黏馬桶或便秘的情況伴隨,而脾虛濕盛型濕疹,大便是稀而不成形,嘴里比較淡,舌苔白
退濕性濕疹,健脾祛濕是關(guān)鍵
1.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如茯苓、薏米、冬瓜(帶皮)、白扁豆、懷山藥等,一起煮水喝更好,濕熱型的可以加少量綠豆或金銀花,脾虛加一兩粒大棗,連喝一周把濕氣驅(qū)除出去。
2.“四妙散”泡洗
濕氣是陰寒的,向下走的,所以濕性濕疹好發(fā)于陰囊、小腿濕疹、足部。這時候可以將蛇床子,蒼術(shù),黃柏,生薏苡仁打碎,包起來煮水,浸泡有濕疹的部位。這幾種中藥,都是祛濕、清熱解毒的能手,效果奇好。注意溫水就好,不要太熱,以免加重病情。
注:此內(nèi)容、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非原創(chuàng)。只為中醫(yī)文化的傳播和分享,如有冒犯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第一時間刪除,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。